
展览前言
文/ 舒阳
1.
“798:艺术区大事记”作为第一个全面真实呈现798艺术区发展历程的历史文献性展览,展览主标题以全球知名的3个数字符号组合“798”体现“798艺术区”无界沟通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调性与形象。展览以“艺术区大事记”为副标题,用“文化798”、“时代718”、“艺术798”和“物语798”4个展览单元在时间线性递进关系段落中展开园区不同层次的重要内容的平行叙事,突显798艺术区发展历程中的节点事件和典型案例,进而提出798艺术区作为一个全球焦点社会现象的历史生长逻辑,即经过艺术机构与艺术家群体、“七星集团”企业、当地政府、公共传媒和国际社会的合力塑造由自发开始走向自觉发展的城市创新之路,为全球化时期后工业社会与文化的进程提供了差异文化实践线索。
作为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国际级文化现象,798艺术区发展至今的社会参与度前所未有,对798艺术区的观察与言说千头万绪。经历了5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梳理,以798艺术区时间轴演进的大事记初露峥嵘。因为展览场地数量和空间尺度的局限,通过对展品内容不得不进行的有限选择,期望重点提示以当代艺术的原创精神所代表的798艺术区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个展览是一个开始,希望在未来通过更加详实充分的田野调研和学术支持,使本次展览的不足和遗漏得以修补完善。与展览同期举办的学术论坛和工作坊以及培训项目,希望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探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全球化发展为契机前瞻未来文化艺术交流的世界格局。
2.
798艺术区的来历
2002年经常被视为北京798艺术区元年。
这年2月,原在北京开办英文中国当代艺术网站chinese-art.com的美籍艺术收藏家罗伯特·伯纳欧(Robert Bernell)在798老工厂内开办了园区第一家对外开放的艺术机构——八艺时区(后更名为东八时区),当时主业是经营高质量的进口艺术图书和出版艺术画册的艺术书店。通过艺术书店与北京当代艺术家的广泛联系,陆续有艺术家开始进驻园区。3月曾旅居日本多年的艺术家黄锐希望引进日本东京画廊到798老工厂,10月12日东京画廊负责人田畑幸人在北京创办的画廊BTAP北京东京艺术工程在园区举办由策展人冯博一策划的开幕展“北京浮世绘”,这是798老工厂第一次对外举办的艺术活动。“北京浮世绘”吸引了大量来访者,此后国内外艺术机构开始蜂拥而入。同期北京“胡同游”的创办者、摄影艺术家徐勇租下了798老工厂内1000平米的老厂房开始装修,命名为时态空间(现在的艺术工厂)。这个具有园区最典型的四分之一圆弧锯齿形屋顶的空间,从此成为798形象传播最广的代表性建筑。由于这些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所开始形成的艺术区最早租用的空间位于这座有六个分厂的老工厂之一的798厂,整个老工厂园区的名称至今仍沿用798艺术区。
隐没的历史
这段关于798艺术区诞生的叙事多年来曾被许多出版物和新闻媒体报道所描述,然而这段关于798艺术区开端的历史叙事中却将园区的真正主人隐去了。隐去的原因之一,是关于2003年4月13日由艺术家徐勇和黄锐发起、策展人邱志杰和张离策划、在时态空间开幕的园区第一次艺术大型活动“再造798”在媒体报道中用“废弃”来描述当时闲置的老工厂厂房,引起了园区业主“七星集团”的不满。这座1957年10月5日建成开工的由东德援建设计的原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718联合厂)具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总投资人民币1.47亿元。作为一座身世显赫的国营军工大型企业,在产业转型之际并未放弃作为老工厂主人的企业责任,并尝试在老工厂规划改建成新的电子城。老工厂业主与租户由此导致的互不信任,延续到了2004年4月24日开幕的由艺术家黄锐、徐勇发起的园区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为保留艺术区老工厂建筑扩大社会影响而共同举办的艺术活动“大山子艺术节”,那个时期艺术区和艺术节都被禁止使用798的名称。早期由艺术租户艺术活动主导的关于艺术区的新闻媒体报道中,业主“七星集团”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语的状态。
隐去的原因之二,是早期关于798老工厂厂房面临拆除的说法。这引发了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入驻艺术家李象群代表园区内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于2004年2月18日向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递交《关于“718联合厂”地区文化产业区保护与开发的议案》。同年3月该议案获得北京市人大确认通过,并成立了议案调查小组。此前2003年12月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委员许槟在闭会期间曾递交议案《关于酒仙桥“大山子艺术区”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建议》。2004年2月北京市政协委员朱嘉广、衣锡群提出暂缓实施对798艺术区老厂房拆迁计划的提案,将园区内主要工业建筑群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区”。同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798文化园区有望保留》的报道。同年7月李象群的议案得到北京市政府的重视,指示对798艺术区“看一看、管一管、论一论”。至此798艺术区被拆除的说法基本破除了,而相关的公开舆论一直缺失业主“七星集团”一方的话语。
其实早在2002年12月,时任七星飞行公司总经理王彦伶就指示时任七星物业管理中心六分部(798物业)经理曲京生、副经理何小明等在企业内部总结,提出利用老厂房优势为艺术家服务的同时建设一座艺术城的设想和建议,。2003年6月27日根据园区业主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星集团”)的要求,为七星飞行公司搬迁而组织拆除798大窑间(现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116、117、118窑。现任“七星集团”总经理的王彦伶每提及此事仍感到无比惋惜,其中煤气箱式倒焰轮烧窑曾是当时亚洲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节能型工业窑炉。同年12月23日原718联合厂第一任厂长李瑞、一分厂的王思齐、三分厂的傅克和董贻中、五分厂的杨大成等老领导到园区参观了部分艺术机构和工作室,李瑞提出“这里是工业颐和园不能拆”的观点。这些老工厂的主人即便过去的工作与当代艺术无关,对企业无可置疑的爱护与责任也使他们与艺术家们反对拆迁老工厂建筑的意愿达成一致。从公开的媒体报道来看,尚有许许多多的历史细节需要收集、梳理与呈现,才能使历史隐没的部分得以显现。
当代艺术的合法化
798与艺术的渊源尚不止此。在艺术区形成之前,1997年7月开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创作,用798老厂房做工作室。2000年参与雕塑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隋建国、于凡入驻,到在2002年之前也有几个文化机构和人员入驻园区老工厂。只不过那时的艺术租户都不是对外开放的艺术空间,没有什么社会影响。
相较而言即便到今天,798艺术区比1990年代初开始形成的北京宋庄艺术村的规模也小很多。宋庄镇域内相邻聚集艺术的村庄有十余个,艺术从业人员过万。在之前北京的艺术聚集区还曾有圆明园画家村和北京东村等,两者都在1995年被政府取缔。然而798艺术区与北京这些以往的艺术聚集区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异:798艺术区最开始形成时的主要社会影响来自于国际艺术机构的入驻和园区共同举办的大型艺术活动,这种更具有社会公共性的艺术聚集不同于以往以艺术家工作室为主的较为私人性的艺术聚集。因此798艺术区是中国第一个面向社会公开展示当代艺术的城市文化地标,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城市政府公共管理的艺术区,这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内的合法性真正开始被确认。国际画廊前所未有的聚集,使798艺术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画廊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形成规模的标志事件。
798与全球化
2004年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呈爆炸式增长,其间有市场一线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拍卖价格从人民币十几万疾升至上千万,更在两、三年后当代艺术作品拍卖价格人民币过亿。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膨胀与798艺术区国际影响的迅速扩大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其发展速度世所罕见,其发展逻辑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有一致性。促发798艺术区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直接的原因,应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到奥运会举办,北京城市乃至中国话题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在当时全球聚焦北京的注目下北京奥组委提出的“新北京,新奥运”宣传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发展环境,使798艺术区以当代艺术的先锋姿态在几年内迅速成为“新北京”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北京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所描绘的全球一体化的愿景,也给自始就富于国际化色彩的798艺术区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国家代表性形象。
798艺术区的前世今生,本身就是全球化的某种缩影。作为冷战时期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现代工业全球协作建成的718联合厂,经过40多年的制造业生产,在2000年通过企业改制为后工业发展提供了转型空间,也使艺术进驻成为可能。老工厂的企业机制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可控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了艺术区的类孵化器效应。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为2002年以后国际当代艺术在798艺术区的规模进驻提供了鼓励性社会环境。798艺术区能够存续发展至今,实际上是艺术的文化原创性、企业的产业转型、政府的城市管理保障、传媒的舆论影响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等时代机遇合流的历史结晶。梳理艺术区的发展历程,可以使被遗漏的历史细节得以显现,从中观察社会发展的动因何在。
文化概念的798
798艺术区作为中国社会在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案例,所走过的工业化和后工业文化连续创新的历史路径,是观察、研究和总结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典型的可视化样本。798艺术区的发生和发展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现象至今在全球范围内虽被广为称道,却从未以正式展览的方式被系统性呈现。对于慕名前来798艺术区数量庞大的海内外访客,也缺乏一个最重要的充分理解798艺术区较完整的系统有效的信息途径。在798艺术区设立一个能够全面展示其发展历程的展览,是完善目前798艺术区社会服务体系紧迫而重要的必然一步,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展览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不但是对798艺术区从国家军工制造企业向当代文化产业转型的历史性时代回望,也对798艺术区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和启示的意义。
798艺术区的未来发展,已经由“七星集团”开始制定产业化发展布局,总经理王彦伶提出的国际文化使馆区、国际一流艺术机构聚集区、艺术品交易区、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区、798文化创意自贸区等五大发展愿景使798艺术区可以承载国家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多种文化业态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已经使798艺术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规模的当代艺术主题的文化旅游服务商业综合体,体现了798艺术区引领城市文化和丰富城市生活的社会担当,798艺术区已经从当代艺术延伸成为一个具有更加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概念。
2019年9月4日,北京艺述馆
策展人:舒阳
Curator: Shu Yang
联合策展人:程大鹏
Associate Curator:Cheng Dapeng
主办方: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Sponser:Beijing Sevenst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官方媒体:798艺术
Official Media:798 ART
2019.10.05-10.31
798艺术区A07 / A08楼
展览现场













